【年终盘点】2016年3D打印在航空航天领域十大应用案例

OFweek 3D打印网 中字

目前,3D打印技术已成为提高航天器设计和制造能力的一项关键技术,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国内外企业和研究机构利用3D打印不仅打印出了飞机、导弹、卫星、载人飞船的零部件,还打印出了发动机、无人机、微卫星整机,在成本、周期、重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益,充分显示了3D打印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下面,OFweek3D打印网小编将和大家一起分享2016年3D打印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十大热点案例。

一、GE推出3D打印零件占35%的航空飞机发动机

近日,GE用验证机对35%的3D打印零部件进行了验证,目的在于希望能将3D打印技术应用在飞机涡轮螺旋桨(ATP)发动机的研发中,为Cessna Denali飞机的建造而服务。

据了解,为了验证飞机涡轮螺旋桨部分的可用性,GE开发了一款技术验证机“a-CT7”。随着“a-CT7”试验的成功,Cessna Denali将成为有史以来使用3D打印零部件最多的一架飞机。通过以往传统制造方法所需的855个零部件将在3D打印技术的帮助下减少到12个部分,占到了总零件数的35%。而这些3D打印零部件包括油箱、轴承座、排气架、燃烧室、热交换器和固定流道组件等。

据悉,1,240SHP ATP将作为新的涡轮螺旋桨应用在1000-1600 SHP系列商业通用航空飞机中,并计划于2017年年底正式上空。

二、欧洲最大的3D打印卫星部件通过质量验证

日前,意大利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Thales Alenia Space)与3D打印服务公司Poly-Shape合作,使用金属3D打印技术为韩国通信卫星Koreasat 5A和 Koreasat-7制造出了天线支架,并成功地通过了泰雷兹公司进行的动态测试。

据了解,这两颗卫星的天线支架也是迄今为止在欧洲使用基于粉末床的激光熔融金属3D打印技术打造的尺寸最大的卫星部件。该支架的尺寸为450×205×390毫米,但重量仅为1.13公斤,这两家公司称之为“巨大的轻量级部件”。

三、德国MTU在航空发动机业务上力推3D打印技术

近日,德国MTU公司称,将在航空发动机业务上力推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可以帮助航空制造商减少工装模具的使用,在生产少量样件时,设计也可以更加灵活,这使得生产零部件的固定投入成本大幅下降。据了解,世界上最大的飞机租赁公司WizzAir、德国Germania航空、瑞典公司Rockton、以色列Arkia航空公司和印尼Kalstar航空公司以及俄罗斯的伏尔加第聂伯集团等纷纷进行订购。截至目前,全世界有30%的民航客机采用MTU供应的部件。

四、Sonaca与FMAS合力打造3D打印钛金属航空航天部件

 

最近,比利时航空航天公司Sonaca宣布与法国Fives-Michelin Additive Solutions(FMAS)公司合作,为航空航天行业开发和制造3D打印的钛合金零件。通过此次合作,两家公司都希望确立自己在航空航天领域金属增材制造领导者的地位。更具体地说,两家公司希望能够将Sonaca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经验与FMAS公司的增材制造技术结合起来,为客户提供优化而专业的3D打印制造选项。

五、我国实现3D打印长征五号火箭捆绑支座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211厂利用激光同步送粉3D打印技术成功实现了长征五号火箭钛合金芯级捆绑支座试验件的快速研制,这是激光同步送粉3D打印技术首次在大型主承力部段关键构件上应用。该产品的试制成功对拓展3D打印技术在箭体结构制造领域的应用、丰富大型难加工金属结构件研制技术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捆绑支座为运载火箭主承力构件,综合力学性能要求高,目前主要采用加工性能较好的高强钢,通过锻造再机加的方式成形。但这一加工方式存在材料去除量大、加工周期长等问题。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